1月1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Ronald K. Hanson教授为钱学森工程科学讲座作了题为“Advances in Shock Tube Techniques for Fundamental Studies of Combustion Kinetic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宗林研究员主持,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新宇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燃烧学会前会长 C. K. Law 教授,以及来自力学所及周边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12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开始前黄晨光副所长为Hanson教授颁发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工程科学讲座教授”证书。
Hanson教授报告了激波管技术和开展燃烧动力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激波管技术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高温高压实验条件,在工程需求丰富的燃烧动力学领域,是一个理想的试验手段。然而,随着先进推进技术和热机技术的发展需求,作为数值模拟基础的燃烧动力学模型的精细化和可靠性需要更高精度的实验数据支撑,给激波管技术和燃烧动力学基础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Hanson教授提出了系列激波管技术改进方法,包括激波管实验状态提升,实验时间延长和状态参数高精度测量技术发展;并选择针对特定敏性组分的诊断技术,在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点火延迟时间,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为新燃料开发和燃烧模型的改进提供了高精度支撑性数据。Hanson教授还对未来激波管技术和燃烧动力学模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报告会上,与会的年轻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踊跃发言,与Hanso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月20日,姜宗林研究员陪同Hanson教授参观了JF12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面对这个超大型高超声速试验装置,Hanson教授表示了极大兴趣,仔细询问了关键技术难点和解决的物理问题。他说:“我走遍世界,访问了许多先进的试验装备,包括位于纽约附近的CUBRC高超声速研究中心的LENS系列风洞(国家高能激波风洞),JF12复现风洞是最出色的。这不仅是由于它喷管尺度大、流场品质高、实验时间长,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创新技术,使得国际激波管技术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下午,Hanson教授与高温气动国家重点实验的年轻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对应用光学诊断技术开展高温气体流动试验测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释疑。
Hanson教授简介:
Ronald K. Hanson,男,生于1940年9月26日。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Hanson教授于1965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硕士学位,于196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航空航天学博士学位,后于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
Hanson院士的研究包括激光诊断和传感器、冲击波物理与化学、激光光谱学、化学动力学和燃烧学及推进科学等领域,是相关领域的著名教授和学者。他曾参与编写了相关领域3本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Hanson院士1994年被聘为机械工程学Clarence and Patricia Woodard教授、2002年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国光学学会、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曾荣获美国燃烧学会银奖、AIAA首席空气动力学测量技术奖、AIAA静态试验研讨会最佳论文奖、AIAA燃烧推进研究奖、测量科学与技术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
力学学会办公室供稿